(852)6109 4229 nomorecancerhk@gmail.com

九成癌症患者死於西醫的過度治療

九成癌症患者死於西醫的過度治療

鑑於種種癌症治療失敗案例和我目前所閱讀過的論文,這30年來我一直堅持認為,九成的癌症患者死於對癌症的高度恐懼,以及手術後的後遺症和抗癌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而非死於癌症本身。

高度恐懼 + 過度創傷性治療 = 極高的死亡率 

其實,大部分癌症的患者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亡對癌症的高度恐懼,以及因極度恐懼所引起的驚慌失措,從而飢不擇食,抓住各種可能,拼命進行治療。 

結果是導致了普遍的過度治療(可以說泛濫性的過度治療),很多患者甚至連這個治療過程都未能挨到最後,直接死於創傷性治療。 

更多的患者則是因為持續的過度治療,儘管度過了第一關(指第一時間的手術化療放療),僥幸出了院,好像過了難關,但由於過度傷害,全身功能垮了。

過度治療最後是兩敗俱傷,同歸於盡 

過度治療最後是兩敗俱傷,同歸於盡 

癌細胞和自身功能之間敵我雙方發生了劇烈的戰鬥,儘管癌細胞也暫時受到抑制,但其復蘇能力超强,"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没有等到自身功能有所回復,癌細胞已經汹湧地東山再起,再一次肆虐為害了。 

後期的結局我們每每看到了,往往是更難控制,最終一命嗚呼!好像是後期癌症轉移復發,甚至是暴發,没法控制。其實,根源則是前期的創傷性治療過度。 

可以說,化療次數越多,放療越是大劑量,各種創傷性方法如手術用得越頻繁,後期的轉移復發率越高,死亡可能性越大。(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患者的家屬也許是患者接受過度治療的元凶 

很多患者的家屬認為,癌症患者如果不積極治療,有違親情和孝道,面子上及內心裏皆過不去,只有患者繼續治療才可以使他們的內心感到安慰,認為盡了全力。 

殊不知,讓晚期癌症親人承受毫無意義的過度治療所帶來的痛苦,甚至讓即將離世的親人還白挨一刀,這才是最大的不幸和殘忍,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無知。

癌症被診斷出來往往導致非必要的治療而早死 

癌症被診斷出來往往導致非必要的治療而早死 

英國醫學期刊《Lancet》在1993年刊登了一項研究,顯示當癌症診斷出來且加以治療時,死亡率卻顯著地提升,這清楚地顯示「治療癌症的方法」才是殺死癌症患者的凶手。 

由於癌症一旦被診斷出來,癌腫瘤便被大量的致死武器瞄準,例如化療藥物放射線手術刀 

「沉睡中」的腫瘤並不會對身體造成真正的傷害,將它們喚醒反而使它們具有侵略性,就像無害的細菌被抗生素藥物攻擊時,最後演變成連常規醫療方式都無法消除的超級細菌。請閲讀"透過手術、化療或放療醫治癌症,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 

當癌症患者最需要强化體內的免疫系統時,卻讓自己接受實際上會削弱或毁滅免疫系統的切/燒/毒等醫療方法,實在是點道理都没有。

那種健康食品能有效提升人體的「免疫力」?

接受治療(西醫)讓癌症患者更早死亡 

接受治療(西醫)讓癌症患者更早死亡 

美國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和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y and Davis)傑出的研究者瓊斯教授(Dr. Ardin Jones),在分析了癌症的生存統計資科數十年後,說出了現今癌症治療的困境及結論:「我的研究已經證實,拒絕化療和放療的癌症病人,包括乳癌患者,實際上存活的時間比接受治療者多了4倍。 

當不治療癌症比治療帶來更好的結果,那為何健康機構允許、鼓勵,甚至强迫病人使用那些已被證明會過早殺死病人的治療呢?原因就是美國醫藥協會的目標和義務之一,就是保證它的會員(內科醫生)的收入。 

美國醫藥協會會員最大的收入,是由治療癌症患者所産生。因此,任何會威脅到美國醫藥協會會員收入和生計的其他非藥物癌症治療方法,都會遭到妨礙和打壓。

沒有匆忙把器官切除的患者,大多數反而活得更久 

沒有匆忙把器官切除的患者,大多數反而活得更久 

臨床上,我通過觀察胃癌患者的患病部位影像等發現”早期胃癌腫瘤很難長大”。那時候我還發現了很多關於胃癌的珍貴研究數據,這些數據都是通過15名日本早期胃癌患者對癌症進行暫時擱置、觀察從而計算成長速度得來的。

從數據中我發現癌細胞翻倍需要555天至3076天。胃癌腫瘤從直徑1cm長到奪命的10cm需時5550天(12年)至30760(80年),相差非常之大。這期間要是患者的胃的出入口被腫瘤堵住了的話,可以用放射線來製造空隙,以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那時的患者要是被發現患有早期胃癌,一般情況下很快進行切除手術,很多患者的胃被整個切了下來,體重一下子劇減了20kg,並且術後很容易引起”傾倒綜合症”等後遺症,具體表現為傷口黏連引起的腸道閉塞、食物掉進小腸引起的腹痛等。而另一方面,那些沒有匆忙把胃切除的患者大多數,反而活得更久。 

總括而言,切除器官只會導致器官功能喪失,使患者的日常生活過得比手術前更加不堪,而且切除範圍越大,對身體的負面影響越大,併發症也就更加嚴重,當然就無法延長壽命了。(請閱讀"癌症治療的三大療法之一「外科手術」")

抗癌藥對實體癌患者只有減壽效果

抗癌藥對實體癌患者只有減壽效果

(實體癌是癌細胞呈腫瘤生長的一類癌症的總稱) 

除了手術之外,抗癌藥治療也能置患者於死地。「這個國家多數的癌症病人死於化療...化療無法緩解乳癌、結腸癌或肺癌,而這個事實已被證實超個10年了。至今醫生仍使用化療來治療這些腫瘤...接受化療的婦女似乎比不接受者還死得快。」列文醫生(Alan Levin, M.D. 

在日本没有使用抗癌藥的癌症患者少之又少,可是抗癌藥使腫瘤縮小、消失的例子只佔癌症治癒例子中的10%~20%,而且是因為直徑1mm以下的癌細胞,憑當今醫療技術根本無法發現,所以才被當作"消失"了。 

其實,患者體內剩下的癌細胞還有100萬個以上,復發是一種必然。患者使用多次抗癌藥後身體狀況會急轉直下,最後便邁向死亡。(請閱讀"究竟在什麽狀況下才適合使用化療?  

一項由澳洲北雪梨癌症中心(Northern Sydney Cancer Centre)放射腫瘤科(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所做的調查,研究在22個主要的成人惡性腫瘤中,化療5年存活率的效果,出現了令人吃驚的結果:在澳洲估計是2.3%,在美國則是2.1% (請閲讀"致命化療,97%無效!")

化療對癌症僅有2.3% 的貢獻

目前罹患癌症的成人5年存活率在澳洲是60%,且不少於美國。相較之下,化療對癌症僅有2.3% 的貢獻,不能交代為何要付出龐大花費,以及要廣大的癌症患者承受因治療造成的極大痛苦。

用微少的2.3%的成功率,將化療當成一種治療方式來推廣,是最大的詐騙行為。

晚期癌症最忌過度治療 

現在相當多的晚期癌症仍然是無休止地手術、電療、化療,不僅勞民傷財,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並加速患者的死亡。可以說,許多癌症患者的死亡不是癌症本身造成,而是過度治療所致。 

治療癌症也就如同打仗一樣,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晚期癌症的治療策略就是《孫子兵法》中的:"自保而全勝"。避免過度治療,才能延長生命。

內容摘要:  九成癌症患者死於西醫的過度治療

內容摘要: 

九成癌症患者死於西醫的過度治療

* 高度恐懼 + 過度創傷性治療 = 極高的死亡率。

* 化療次數越多,放療越是大劑量,手術用得越頻繁,死亡可能性越大。

* 患者的家屬也許是患者接受過度治療的元凶。

* 癌症被診斷出來往往導致非必要的治療而早死。

* 拒絕化療放療的癌症病人,存活的時間比接受治療者更長。

* 醫生為了生計而鼓勵和强迫病人使用那些已被證明會過早殺死病人的治療。

* 沒有匆忙把器官切除的患者,大多數反而活得更久。

* 抗癌藥對實體癌患者只有減壽效果。

* 許多癌症患者的死亡不是癌症本身造成,而是過度治療所致。

資料來源: 九成癌症患者死於西醫的過度治療

資料來源: 

* 為什麽有人帶癌長生?p62~p64p106p119~p120(日)近藤誠

* 生了癌,怎麽辦?p30~p31,(中)何裕民教授著

* 癌症不是病:它是一種身體的求生機制 p27p44~p45p52~p53,(美)Andrew Moritz 醫生著

* 誤診誤醫 p248~p249,(台)許達夫醫師

* 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張華教授治療腫瘤30年臨証筆談 p100p105~p106,(中 )張華教授著

* The contribution of cytotoxic chemotherapy to 5-year survival in adult malignancies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Addressing overdiagnosis and overtreatment in cancer: a prescription for change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美國國家醫藥圖書館)

* Cancer overdiagnosis and overtreatment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美國國家醫藥圖書館)

* Why we need a new war on cancer: Over-treating and over-screening ...National Post

建議大家盡量閱讀原作品來對癌症有更深入的瞭解 

你也許有興趣認識的題目:

導致病人飽嚐痛苦直至死亡的對抗式癌症治療 

醫生患癌,9成不會選擇接受他們給病人的治療方案 

化療源於「毒氣」,電療等同「核子彈」 

致命化療,97%無效!

 

WhatsApp us
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2c371561976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