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亞馬遜(Amazon)5 顆星評價
作者谷川啟司是日本著名的免疫療法醫師,出生於1964年,醫學博士,曾到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具30多年行醫經驗,曾診治過數以萬計的癌症患者。
由於他的父親與妻子均死於癌症。因此,他想要治癒癌症的心情,比一般人强烈許多,並希望對癌症治療有所貢獻。
他發現雖然癌症是日本人在各種疾病死因中的第1名,並且人們非常注重癌症的問題,但只有極少人具備正確的癌症知識。
因此,許多日本人盲目相信只有3大療法(手術、放療、化療)才能治療癌症。他也發現大多數癌症病人在罹癌後,最後變得瘦骨如柴,而他們的痛苦及死亡幾乎都來自治療的影響,而不是癌症本身。
谷川啟司認為雖然癌症很難完全治癒,但若藉由治療可將壽命延長到接近自然死亡的年齡,也稱得上是壽終正寢了。
此外,抗癌目的不在腫瘤大小或殺死癌細胞,而是著重幫助病人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對抗癌症,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已具備「免疫」這種對抗疾病的機制,而在癌症的治療中,病人的「免疫力」對於癌症治療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響。
作者簡介
作者谷川啟司,日本Bio-Thera Clicnic院長、醫學博士
自畢業於日本防衞醫科大學後,加入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器官外科,並修得東京女子醫學大學消化器官外科醫療講師的資格,專業為消化器官外科與腫瘤外科。
他最早是以東京女子醫學大學附屬醫學院的外科醫師身分,開始他的「癌症免疫細胞療法」研究,隨後又到默西根大學擔任高级研究員(senior research fellow),並在醫師、研究生的免疫療法研究中提供指導。
1999年回到日本,並於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開始為癌症患者施行免疫細胞療法。他不僅以外科醫師的身份活躍,還參與癌症免疫細胞療法團隊,從事癌症免疫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
他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可惜的是,在大學附屬醫院中,治療對象只限於接受研究的患者,與他的期望不符。他希望能為更多的癌症患者進行治療,於是在2001年開設Bio-Thera Clicnic。
谷川啟司 日本免疫細胞療法專家《啟動身體自癒力》來戰勝癌症
正碓認識癌症才能提升「免疫力」來戰勝癌症
人們對於不了解的事物會感到恐懼,你真的知道癌症是什麽樣的疾病嗎?
你是不是滿腦子都只有末期癌症的可怕狀況呢?了解癌症的實際情況有助於降低恐懼感。
藉由吸收完整的癌症知識,並理解自己的狀況,病人將能安心地接受治療。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癌症治療才能有效率地發揮作用。
在癌症的實際治療中,癌症病人的「免疫力」對於癌症治療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響。
當然免疫力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最大的因素是個人的心理層面。
唯有患者理解正確的癌症知識,消除內心不安時,免疫力會跟著提升,此時癌症治療效果也才能隨之大增。
癌症並不可怕,因為不了解才産生恐懼
當醫生告訴自己可能患癌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亂了陣腳,對其他任何事情變得心不在焉,陷入沮喪,這是因為人們認為「癌症=死亡宣告」。
其實,發現自己可能患癌,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癌症的正確知識,因為無知會帶來恐懼,也就是說,越了解就越不容易害怕。
人們認為癌症是非常痛苦的疾病,但是,沒有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癌症,其實並不會感受到痛苦,日常生活完全没有任何障礙。在抗癌治療中出現這些痛苦的情況,最直接的原因是治療本身,而不是癌症。
一言以蔽之,癌症這個疾病其實就是稱為癌細胞的冇用細胞持續增生,並向外擴散及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然而,只要轉移的新位置不是維持生命所需的重要内臟,就不會導致死亡。
此外,只要在癌症加重前善加治療,就能夠減緩癌症發展的速度,並可發現從患癌到死亡的時間,比自己想象得還要寬裕好多。其實,只有不適當的治療才加速患者的死亡。
認識清楚治療癌症的目的
理所當然,沒有人能夠永遠活下去,不管有沒有罹癌,勢必會迎來衰老而死的日子。
既然如此,就算癌症在自己的體內發展,最後引發重要的內臟衰竭而死,只要死亡的時間與一般壽終正寢差不多,甚至活得比平均老化死亡的時間還要久,就沒有什麼好悲嘆了。
若將完全治癒當成目標,一旦聽說自己得了不可能完全治癒的疾病,只會加深心理的折磨。不如抱持著「只要癌症在我壽終正寢之前安分一點就滿足了」這種想法比較實際。
治療癌症的目的不是完全治癒,而是藉著治療減少癌症對病人的影響,盡可能延長病人生存的時間,讓生命更接近正常的壽命。
改變心態和想法,心理會比較穩定,治療的效果自然也會提升。保有穩定的心靈,在抗癌治療的過程中非常重要。鬱鬱寡歡會使免疫力降低,對抗癌治療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罹癌之後應重視的是「是否應維持生存必要的功能」,從這個觀點來確認檢查報告的話,相信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其實能活得比想像中更久。
切勿忘記治療的初衷:抗癌治療不是為了使癌症治癒,而是為了繼續健康生存,努力活到壽終正寢的年齡。
癌症的三大治療之一:手術
手術是將長有癌症的內臟組織直接切除摘取的治療方式,是屬於癌症的局部治療。
雖然癌腫瘤還算容易找到,但是散佈在周圍的癌細胞,透過血管與淋巴管流向他處的微細癌細胞,因為體積極少,所以不管多麽努力檢查都無法確認。
假若確診癌症時,除了原本存在的癌症(稱為原發癌)以外,還發現多處轉移癌形成的腫瘤,即使手術成功摘除所有看得見的腫瘤,仍可預見體內還留有許多癌細胞,癌症遲早會再復發。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動手術消耗體力,大部分的病人會選擇手術以外的治療方法。
此外,手術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身體虛弱時,殘存的癌細胞反而會趁機增加。如此一來,癌症的發展就會更快,壽命也會跟著縮短。
手術亦會使身體一些器官喪失正常功能,在生活上感到不方便。因此,每位癌症病人都應了解手術的優缺點,經過深思熟慮,再決要不要動手術。
癌症的三大治療之二:放射線(電療)
放射線治療就是將能量打在癌症腫瘤上,將它燒死,與手術一樣都是針對局部的治療。
放射線是貫穿身體的能量,除了罹患癌症的部位,包括前後與腫瘤周遭的正常組織都會受到影響,也會出現併發症。
但相較於動手術切除身體的部分而喪失重要功能,放射線帶來的併發症已經算是溫和。
一般來說,如果放射性治療的療效與手術相同,選擇放射線治療對病者較有利。如果手術治療與放射性治療的成果都差不多,就選擇對身體影響較小的治療方式。
此外,如果癌症細胞發展到手術無法切除,或是病人本身有心臟疾病,接受手術的話風險太大時,就會選擇放射線治療。
如果動手術會喪失重要功能,例如無法出聲或無法進食等,通常也會捨棄手術,改而選擇放射線治療。
然而,就算是接受放射治療後,仍沒有明確的證據能夠證明癌腫瘤消失,只要其他身體部位還殘留癌細胞,癌症遲早會復發。
癌症的三大治療之三:抗癌藥(化療)
相對於手術與放射線治療這種局部治療,抗癌藥(化學治療)就稱為全身治療。這種療法是透過點滴將抗癌藥打入血管內,或是讓病人服用口服劑,讓抗癌藥佈滿全身。
嚴格來說,抗癌藥不會直接攻擊癌細胞,負責攻擊的是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抗癌藥並非用來殺死癌細胞,而是阻止癌細胞增生的藥物。可惜的是,這種藥物會阻礙的不只有癌細胞,連正常細胞的增生都會一併受到影響。
為了追求僅對癌細胞產生影響的藥物,也研發出了「分子標靶治療藥物」。目前已經得知,分子標靶治療藥物對部分正常細胞也産生強烈的影響。此外,單獨使用的成效不彰,大部分的情況下仍必須搭配抗癌藥使用。
此外,任何一種抗癌藥都無法永遠有效,就算現階段某種抗癌劑生效,癌細胞遲早也會習慣這種藥物的作用,最終失去治療的效果,這稱為「抗藥性」。只要產生抗藥性,癌細胞就會恢復原來的增生速度,癌腫瘤當然繼續變大。
因此,在癌細胞擁有抗藥性之前,病人本身就應該努力提升免疫力,強化抗癌藥生效期間的效果。
大致上,抗癌藥的成效頂多有20-30%而已。那表示在1個月內,每10人有3人的腫瘤成功縮小,就會判定有效。可以說,現今的抗癌藥的成效相當低。
若判斷抗癌藥沒有效果的時候,或由於副作用强烈到病人承受不住,繼續接受抗癌藥治療也不會有任何益處,只會讓病人受到副作用的折磨,這時應該勇敢地決定中斷治療。
很多人在停用抗癌藥之後,才注意到原來身體不好不是因為癌症,而是抗癌藥造成的。許多病人停用抗癌藥之後,不僅食慾變好,精神也慢慢恢復,這反而有助提升免疫力,增強身體對癌細胞的抵抗力。
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替代/補充療法
現在的抗癌治療以手術、放射線與抗癌藥(化療)這3大治療為主,其實還有其他被稱為替代或補充療法能幫助治癒癌症。
這些療法在現階段仍不屬於標準醫療,但也不代表錯誤的醫療方式,分別只是對抗癌症的方式不同。
簡單來說,標準治療會著重癌細胞與腫瘤,並已經從統計學的角度證實能夠減少癌細胞或消除癌腫瘤。
許多替代療法並非著重於癌症,而是強化人體本身的「免疫力」,藉此提升對癌細胞的攻擊力。
替代療法的目的是增加人體本身的免疫力,而由於免疫力本來就屬於人體的一部分,所以幾乎沒有副作用是這些療法的一大優點。
我的專業領域是免疫細胞療法,且屬於現行替代療法的一種,我認為這類療法很適合配搭標準療法一起執行。
不同於標準療法幾乎都由醫療機關主導過程,病人全程被動。相反地,替代醫療是由病人主動選擇並執行的,這種積極的態度在抗癌過程中非常重要。
雖然癌細胞對免疫細胞來說是相當大的強敵,但是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仍持續奮鬥,努力地排除癌細胞。只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就能夠多少減緩癌細胞增生,如此一來,壽命就會跟著延長。
不是每個癌症病人都應採用「免疫細胞療法」
簡單來說,免疫細胞療法是從癌症病人身上取出免疫細胞後,經過人工培養強化,然後再放回體內的療法。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人為干預人體免疫系統運作已經能夠實現了。
可是,免疫細胞療法必須採集癌症病人的血液,從中取出免疫細胞,在體外培養一段時間後再放回體內。
在過程中的衛生管理等手續會花費大量成本,再加上健康保險無法補助這種療法,因此病人要全額負擔昂貴的醫療費用。
另一方面,這種療法亦無法帶來腫瘤縮小的奇蹟效果,相信有些病人看到結果也無法感到滿意。
事實上,「免疫細胞療法」只是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之一,世界上還有其它提升免疫力的方法。病人應從中尋找無害且能夠認同的方法,積極地去執行,如此一來,就有機會提升標準治療的效果。
「減輕心理壓力」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若想提升免疫力,減輕心理壓力非常重要。我們的心理狀態,與保護身體的免疫力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其實,大部分折磨癌症病人的因素,應該不是癌症的症狀,而是知道自己患癌所帶來的心理煎熬。
相反地,當情緒維持在積極樂觀的狀態時,免疫力便能提升,使免疫力轉瞬間就能夠準備打敗體內的癌細胞。
此外,也有研究報告顯示,失智症的癌症患者可能因為忘記自己罹患癌症,治療成果較佳,生存率也較高。
由此可知,知道自己罹癌這件事讓病人的心靈變得多麽不平靜,情緒變得多麽紊亂,而這種情況確實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那麽,怎樣才會忘記癌症呢?其實當病人專注於其他事情時,或是被其他事情轉移的時候,便會忘記癌症。
尤其是專注於快樂的事情上,往往會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過去了。至少病人能夠在忘卻癌症、沉迷於某些事物的時候,從心理壓力中解脫,渡過一段不痛苦的時光。
也就是說,不要勉強自己不去想,只要將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或是為生活多找點樂趣,那麽不會想起癌症的時間就延長了,我相信這是克服心理壓力的最佳方式。
提升「免疫力」的食物
自然界有能夠增強免疫力的食品,其中有許多都是菇類與海藻類。我個人推測,是因為人類含有與這些成品相似的成分。
就算食品裡的成分具有藥效也不為奇,自古以來人們也依經驗從自然界挖掘出許多可能性,將食品開發成許多藥物。
目前已經有許多研究機關提出研究結果,表示這類健康食品有助於抗癌,同時也有相關的醫學論文問世。
由於健康食品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我認為可以視情況將其當成輔助治療,與正規醫療配搭服用。
服用這類健康食品時,應秉持著「多少為治療加一點分數」的心態,將其視為輔助用的力量。
此外,並非每種健康食品都經過嚴謹確認,保證沒有添加任何有害成分。選購健康食品時,應確定該産品的安全性試驗,是依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基準執行。
許多健康食品含有藥效成份,很多服用這類健康食品的人,同時也正在服用醫院開出的處方藥,或經由院方注射相關藥劑。當身體同時攝取這些藥物與健康食品時,有時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內容摘要:
日本免疫療法醫師:教你啓動自癒力來戰勝癌症
* 癌症病人的「免疫力」對於癌症治療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響。
* 免疫力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最大的因素是個人的心理層面。
* 沒有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癌症,其實病人並不會感受到痛苦。
* 癌症其實就是稱為癌細胞的冇用細胞持續增生。
* 只要在癌症加重前善加治療,就能夠減緩癌症發展的速度。
* 治療癌症的目的是盡可能讓生命更接近正常的壽命。
* 保有穩定的心靈,在抗癌治療的過程中非常重要。
* 手術並不能消滅殘留在體內微細的癌細胞。
* 手術亦會使身體一些器官喪失正常功能,在生活上感到不方便。
* 放射線帶來的併發症已經算是溫和
* 放射線並不能消滅殘留在體內微細的癌細胞。
* 相對於手術與放射線治療,抗癌藥就稱為全身治療。
* 「分子標靶治療藥物」單獨使用的成效不彰。
* 抗癌藥物會同時影響癌細胞和正常細胞。
* 現今的抗癌藥的成效相當低。
* 停用抗癌藥之後有時反而有助提升免疫力,增強身體對癌細胞的抵抗力。
* 替代療法的目的是增加人體本身的免疫力。
* 只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就能夠多少減緩癌細胞增生。
* 「免疫細胞療法」的醫療費用非常昂貴
* 「免疫細胞療法」亦無法帶來腫瘤縮小的奇蹟效果
* 若想提升免疫力,減輕心理壓力非常重要。
* 當病人專注於其他事情時,便會忘記癌症。
* 自然界有能夠增強免疫力的食品
* 健康食品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可以當成輔助醫療之用。
資料來源:
《日本免疫療法醫師:教你啓動自癒力,正知正念面對癌症》,(日)谷川啟司著
建議大家盡量閱讀原作品來對癌症有更深入的瞭解
你也許有興趣認識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