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6109 4229 nomorecancerhk@gmail.com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

癌症的診斷必須百分百正確,不能百分之九十九。因為一旦癌症確診,病人便要接受漫長而痛苦的治療。可惜的是,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甚至每一位醫生的判斷都不一樣。 

由於癌症屬於重大的病,而切片取得器官組織做病理診斷是唯一能確診的必須檢查。

癌症診斷並不容易 

曾有一位病人在做體檢時意外發現肝臟有1.5公分(cm)的陰影,他開始緊張起來,並且每晚失眠,以及看了很多名醫。 

可惜的是,每一位醫生的判斷都不一樣。有人說:繼續觀察看看;有人說:腫瘤是良性的;有人說:要做切片撿查;有人說:可能是惡性腫瘤要開刀。由此可見,癌症診斷並不容易。

 

有病理證據才能相信是癌 

有病理證據才能相信是癌 

有人說切片檢查會誘發癌細胞的轉移,讓病情惡化,理論上似乎說得通,實際上也可能。但癌症屬於重大的病,而切片取得器官組織做病理診斷,又是唯一能確診的必須檢查,因此無可避免。 

大致上,病人到醫院做一連串檢查,醫生從這些影像檢查,只能依臨床經驗懷疑或假設是否癌腫瘤。 

病人必須進行切片或開刀得到器官組織後,交給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判斷,看到癌細胞後才能確定癌症,所以確診癌症的不是臨床醫生,而是病理科醫生。 

病人做切片檢查是絕對必須的,醫生有責任盡可能在安全範圍內取得病人的器官組織,病人必須要勇於接受切片的珍斷。切片是入侵性,常常須要麻醉,有時甚至要進手術室做全身麻醉才能完成。

癌症誤診的例子實在太多 

癌症誤診的例子實在太多 

如果因為腫瘤位於身體深處,如在腦幹、胰臟、小腸等,由於不易做切片,只好憑臨床資料與醫生的經驗來判斷。 

尚未獲得正確診斷或醫師想搶病人或一時要求效率,在尚末獲得百分之百的癌症診斷前,就開始漫長而痛苦的治療,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有很多病人因為過分緊張與害怕,又遇到一個没有醫德的醫生,結果導致悲劇的發生,這10年來我經歴過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初期診斷中,10人就有1人是誤診

初期診斷中,10人就有1人是誤診

日本的死亡人數中,有13是因癌症而亡。事實上,很少病像癌症般如此複雜,和如此容易發生誤診的疾病。因一個普通的疙瘩或是發炎被診斷為「癌症」,進而切除整個胃或乳房,或甚至喪命的人不勝枚舉。

因此請務必謹慎注意!經常聽到有人說:「用某種方法治好了癌症」、「從末期癌症生還」等,這些說法都很令人懷疑,「這些真的是癌症嗎?」

電視劇情節中常看到醫生很草率的告訴病人:「肺部有陰影,是癌症復發。」這種說法實在很不妥。但現實中,這樣的醫生確實不少。

診斷是否為癌症,必須先進行病理檢查,將取樣的細胞用顯微鏡仔細地觀察。但即使細胞看起來像癌症,其實很多是位於黏膜中的不會浸潤、也不會轉移的「潛在癌」或稱「疑似癌」,因此就算確實檢查過仍可能出現誤診。

美國的癌症相關醫學雜誌《Cancer 》,2005年報導,癌症初期診斷的誤診率有時高達 12%。而且,同樣的病變,可能在外國被視為「良性腫瘤」,在日本卻被診斷為「癌性腫瘤」,甚至日本醫生之間也會作出完全不同的診斷。

是「癌症」或是「疑似癌」?

是「癌症」或是「疑似癌」?

真的癌細胞是宿主的正常細胞發生突變而產生出來的,具有「向周圍組織侵入(浸潤)和向遠離的組織轉移」的性質,它會不斷增生,直到最後與宿主一起死亡。

不會奪走宿住的性命的癌細胞,不過是「疑似癌」,不會發展成真正的癌症。

沒有自覺症狀,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的癌細胞,醫生常說:「早點切除的話,幾乎可以百分百治癒。」其實這些都是「疑似癌」,不切除也沒有任何問題。

以前我也認為乳癌中「破壞皮膚顯露於外的癌,是會轉移的真正癌症」。

但是,有些雖然破壞皮膚卻不會擴大,而且是僅破壞病灶上方的皮膚露出頭來的硬塊,經過多年診治也不至於轉移。侵入皮膚稱為「浸潤」,但這種即使浸潤卻不會轉移的就可稱為「疑似癌」。

難以區分「疑似癌」與「真正癌症」

難以區分「疑似癌」與「真正癌症」

有些子宮癌或肺癌,浸潤後會成為尿毒症,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但也有些照射放射線或進行局部手術後即痊癒,不會向外轉移,這也是「疑似癌」。

而且,某種胃部的惡性淋巴瘤,使用抗菌藥進行幽門螺旋桿菌除去療法,癌症隨即消失。因此應該稱之為「慢性變化」或「慢性炎症」。

可知即使癌細胞已成長至相當程度,仍有不少是很難與癌症區分的「疑似癌」。相對地,也有突然以猛爆姿態出現的真正癌症。

 

誤診案例

誤診案例 1誤判乳癌割左乳

39歲的林姓婦人10年前生産完後發現左乳有硬塊,先到地方醫院檢查,報吿還没出來,醫師就認定是乳腺癌。 

林姓婦人爲求慎重,再到一家醫學中心複診,醫師不等報吿,也未再做一次切片檢驗,就依地方醫院的乳房攝影報告判定為乳癌,切除林姓婦人左乳。 

切除組織檢驗後,竟然只是「泌乳管腺瘤」,不是癌症。林姓婦人因此吿上法院,刑事部分醫師判刑3個月,可易科罰金;民事賠償的部分,二審法官判醫師要賠一百萬(台幣)。 

很多人到醫院看診,一見到醫師就手忙脚亂,不知所措,尤其被宣佈罹患癌症更是兩腳發軟。這時如果病急亂投醫或逃避而尋求祕方,就會延誤病情,導致嚴重後果發生。

誤診案例

誤診案例 2:甲狀腺癌的誤診誤醫

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先生兩年前開始在右頸隆起一個腫瘤,不痛不癢,起初不在意,但是兩年來腫瘤越來越大,直到回國到醫院檢查,超音波發現甲狀腺左葉有不正常信號。

醫師做穿刺切片,證實是甲狀腺癌。醫師認為連右側都可能有癌細胞,建議做用甲狀腺根除手術及頸部淋巴清除術。

病人到我的診所求診,我摸右側腫瘤,可動,無跳動,無神經症狀,顯示腫瘤與頸部大血管或神經無關,且與甲狀腺有一個明顯的鴻溝,應與甲狀腺無關,我建議做腫瘤切除即可。

手術中,我發現腫瘤是源自神經鞘,是典型的良性神經鞘瘤,手術中冰凍切片證實我的診斷。手術後病人開始接受我的整合療法,兩星期就回美國了。

這個病例從臨床中就可以診斷是良性腫瘤,一方面因為腫瘤長了兩年,不痛不癢,如果是惡性甲狀腺瘤,早就轉移,任何儀器就可以診斷出來;另一方面,從腫瘤軟軟的即可判斷是良性瘤,癌症腫瘤一定是硬的。

這個病例可以反映醫師的診斷粗枝大葉,馬馬虎虎,診斷不正確,胡亂動手術!

誤診案例 3:不是癌症竟强迫化療

誤診案例 3:不是癌症竟强迫化療

—位母親的32歲的兒子,從事保險業,突然發生右側支體無力,到醫院檢查MRI(磁力共振掃描),顯示左右腦部有不正常的顯影,疑是腦瘤。經立體定位切片發現是膠質細胞增生(gliosis),醫師認為應該是腦瘤,建議接受化療。

依病人母親的描述及腦部MRI顯示,應該不是腦瘤,極可能是神經髓鞘退化症(demyelination),這是一種感染或退化病變。

病人症狀是突發而不是逐漸惡化(腦瘤是逐漸惡化),没有腦壓增加的情形(腦瘤常有腦壓增加之症狀,如頭痛、嘔吐等),MRI顯示兩則異常顯影,範圍不清楚且發生在白質(white matter),周邊没有水腫,且無腫脹情形(腦瘤常有水腫與腫脹)。

在住院後不到兩個星期,病人病情惡化,兩下肢癱瘓,但是神志清楚(腦腫很少發現兩側症狀,如果發生,病人神志多半很壞)。醫院雖給予類固醇治療,但症狀改善不多(一般腦瘤會有明顯改善)。

癌症診斷要100%,絕不能99%,因為一旦放被診斷癌症後,西醫的治療都是很痛苦、很危險。即使是腦瘤,如果是良性,化療只有傷害,醫師强迫病人接受毒藥治療是絕對的錯誤。

連哄帶騙,就是要賺病人的錢

誤診案例 4:連哄帶騙,就是要賺病人的錢

一位40歲補習老師,這兩年開始有後腦抽痛,頸部僵硬,左眼變小,容易疲勞,在月經來時症狀更嚴重。她到一家醫學中心接受一位台灣百大名醫之一的教授檢查,被診斷是三义神經瘤,要以加碼刀治療(放射治療)。

病人前來求診,經詳細問診及檢查,她的症狀根本不是腦瘤症狀,而是生活壓力所造成。尤其她所提供的腦部檢查MRI(磁力共振掃描)根本是正常,放射科醫師報吿也正常,而為什麽這位教授如此離譜,診斷為少見之三叉神經瘤。

病人陳述該名教授為她申請加碼刀健康保險,但是健康保險規定要做病理切片,證實是腫瘤才可以健保給付。没有瘤當然無法切片,這位教授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竟然要病人自費20萬(台幣)做加碼刀治療。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技術錯誤的嚴重後果

誤診案例 5:技術錯誤的嚴重後果

一位12歲小學生開始有頭痛及嘔吐症狀,後來症狀加劇,到一家醫學中心就醫,腦部檢查發現後腦窩長一個腫瘤。醫師先做手術做切片,並證實是髓母細胞瘤。

醫師認為腫瘤太大了,便讓病人接受5化療,企圖縮小腫瘤,結果化療後腫瘤更大。

一個月後醫師做了後腦窩開顱術,術後醫師沾沾自喜告訴病人家屬腫瘤已經切除,頭骨也放回去了。怎知術後3天病人劇烈嘔吐,醫師立即進行第3手術

由於腫瘤並未完全切除,且已向延腦室蔓延,因此病人在手術後接受25次放療。一個單純腦瘤,一次手術可以完全切除,更可以完全治癒,竟要化療加放療連續3次手術,還治不好病人。這位小病人後果不堪設想,不可能活過一年。

誤診案例 6:根本没有癌細胞的大腸組織

一位病人曾是公司會計主任,退休不到一年發現腹脹,檢查是大腸息肉,切片後發現有癌細胞。醫師建議要做根除手術,我强烈建議要拒絕,但病人害怕,還是接受了手術。

最後不幸感染,只好接受人工造口,而切下來的大腸組織根本没有癌細胞,過了3個月再造口接回去。不到一年先後接受3次腹腔手術,除了整個人瘦了一個圈之外,還造成排便不順,常常腹脹。

誤診案例 7:良性腫瘤竟然接受根除手術

誤診案例 7:良性腫瘤竟然接受根除手術

一位汽車修理廠的老闆,平時在廠區忙來忙去,整天生活在廢氣之中,壓力很大,煙酒不離身,很少運動,常常失眠。因有B肝,會定期檢查。

由於在檢查中發現有肝腫瘤,立即住院檢查發現胰臟頭有兩公分腫瘤,醫師認為是惡性,建議手術根除。其後他來診,我建議他先以內視鏡切片,如果證實是胰臟癌再考慮手術。

如果內視鏡無法做切片,則在做根除大手術前,務必請醫師先切片送病理科做初步檢查(冰凍切片),如果是惡性再繼續做根除手術。而且手術盡量做小,最好做局部腫瘤切除,千萬不要做根除手術。

半年後我致電話追問病情,她的太太說已做手術,—切順利,現在在休息中。我原恭喜他,怎知她的太太告訴我醫師說是良性的。我一聽是良性腫瘤,直呼他真倒楣,良性腫瘤竟然接受根除手術,這真是誤診誤醫又一例。

內容摘要: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     

內容摘要:

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    

  • 每一位醫生對癌症的判斷都可能不一樣。
  • 有病理證據才能相信是癌。  
  • 由於腫瘤位於身體深處而不易做切片,只好憑臨床資料與醫生的經驗來判斷。
  • 在尚末獲得百分之百的癌症診斷前便開始治療,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 初期診斷中,10人就有1人是誤診。
  • 就算確實檢查過仍可能出現誤診。
  • 有時難以區分「疑似癌」與「真正癌症」 
資料來源:癌症是誤診最多的疾病  

資料來源:

* 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許達夫醫師與癌共存之道)p56~p58,(台)許達夫醫師

* 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 p62~p64,(日)近藤誠

* 誤診誤醫 p213~p215p238~p239p249~p252p255~p256,(台)許達夫醫師

* Misdiagnosed Cancer Not Uncommonabc NEWS

* How Common Is Cancer Misdiagnosis? Marcianolegal

* Misdiagnosing Cancer is More Common Than We ThinkBoston Magazine

建議大家盡量閱讀原作品來對癌症有更深入的瞭解 

你也許有興趣認識的題目: 

有病理證據才能相信是癌 

癌腫瘤診斷有那些方法? 

如何徵求第二意見來決定治療方案? 

選擇醫生做好首次治療是生死攸關

 

WhatsApp us
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2c371561976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