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攝取過量鹽份,會增加胃癌的風險?一般認為因為長期的鹽份攝取過量,容易刺激胃壁,讓胃壁受損,而胃壁受損就可能引發癌症。
不過,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所棲息的胃壁黏膜,如果攝取過多鹽份,就會慢慢變得脆弱,結果就容易引發癌症。
什麽是「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菌的真正名稱叫做「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1982年被發現,已知是引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兩者合併稱為「消化性潰瘍」)的主因。
幽門螺旋桿菌會棲息於胃壁上,長期處於衛生狀態不良的環境中,就很容易感染。目前中年或以上的日本人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有五成到六成以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近年來,學者還認為幽門螺旋桿菌不只會引發消化性潰瘍,還是胃癌的主因之一。幽門螺旋桿菌所棲息的胃壁黏膜,會慢慢變得脆弱,結果就容易引發癌症。
如果攝取過多鹽份,胃黏膜就會受到刺激而被破壞,容易滋生幽門螺旋桿菌,提高它的增殖與活動力。而且幽門螺旋桿菌會更加破壞胃黏膜,形成惡性循環。
無論是身體中的那個組織,只要不斷重複破壞與修復的動作,就會提高罹癌風險。所以鹽份與幽門螺旋桿菌一旦「聯手出擊」,胃癌的風險自然就會提高。
最近,有學者研究認為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分離出引起胃癌的基因,讓幽門螺旋桿菌直接引發胃癌。
黏膜受破壞與過剩的鹽份會提高致癌風險
因為黏膜受到破壞,過剩的鹽份就會容易滲透到細胞中,破壞細胞的礦物質平衡,因而被認為可能提高致癌風險。
鹽分攝取過量和胃幽門螺旋桿菌間的連繫,就像這樣一層一層地提高了胃癌風險。歐美的胃癌比例之所以比日本少,據說就是因為鹽分的攝取量較少。
牛乳和乳製品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增殖與活性
附帶一提,我認為歐美的胃癌比較低,除了鹽分攝取量的問題之外,也與「大量攝取牛乳和乳製品」不無關係。
如各位所知的,歐美的牛乳及乳製品攝取量,遠比日本要高出很多。而牛乳及乳製品的成分,會在腸胃中增殖乳酸菌等細菌,具有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增殖與活動的功效,或許因此發揮了預防胃癌的功能。
內容摘要:
高鹽份飲食的致癌原因
* 幽門螺旋桿菌會棲息於胃壁上,是引發「消化性潰瘍」的主因。
* 如果攝取過多鹽份,胃黏膜就會受到刺激而被破壞,容易滋生幽門螺旋桿菌。
* 幽門螺旋桿菌所棲息的胃壁黏膜,會慢慢變得脆弱,結果就容易引發癌症。
* 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分離出引起胃癌的基因而直接引發胃癌。
* 牛乳和乳製品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增殖與活性,因此發揮了預防胃癌的功能。
資料來源:
* 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日本外科名醫的飲食合併療法)p80~p81,濟陽高穗著
* Salt and cancer risk/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 Salt and cancer/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美國國家醫藥圖書館)
* Eat less salt/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 Salt and cancer/Cancer Council, NSW, Australia
建議大家盡量閱讀原作品來對癌症有更深入的瞭解
你也許有興趣認識的題目: